- · 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[09/30]
- · 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[09/30]
- · 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[09/30]
- · 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[09/30]
- · 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[09/30]
- · 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[09/30]
翻转课堂结合教学在临床本科儿科教学中的应用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儿科学为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、疾病预防控制的学科,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。但传统儿科教学通常以教师、教材或课堂为重心,具有灌输式教育特性,造成大多数学生思考能力
儿科学为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、疾病预防控制的学科,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。但传统儿科教学通常以教师、教材或课堂为重心,具有灌输式教育特性,造成大多数学生思考能力、想象力缺乏,对授课内容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局面,可致明显的抵触心理产生,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。翻转课堂(Flipped Classroom)也称颠倒教室,是对知识点讲授和内化过程颠倒安排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,即教师在课前将要授课的内容以扩展资料、任务单、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发放,由学生自主学习,课堂上再依据学习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(Problem-Based Learning,PBL)是指以学生为主体、问题为基础、教师为导向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。两者虽有共同之处,但也有各自优势和不足,其中翻转课堂优势为以极具系统性和趣味性的视频资料为载体,使学生课下学习有章可循,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信,翻转课堂欠缺点为实践能力偏弱;而PBL虽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但知识体系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。鉴于两种模式的上述特征,将翻转课堂课下学习与PBL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学习结合,可优势互补,协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[1]。本次以我校五年制临床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,在儿科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模式,旨在证实该联合教学模式的价值,指导相关教学改革。
1 对象和方法
1.1 对象
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校五年制临床本科学生110名,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,其中实验组56名,男26名,女 30名,年龄介于 20~23岁之间,平均(22.)岁;对照组54名,男25名,女29名,年龄介于20~24岁之间,平均(22.)岁。学生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,排除缺席教学课程>2次者,组间性别、年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1.2 方法
1.2.1 对照组 本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,即以教师讲解为重心,依据教学大纲要求,设计课堂问题,由学生回答。采取传统“组织教学—对旧课内容复习—依据教学计划上新课—新课巩固—设置及布置作业”的讲课流程。
1.2.2 实验组 本组应用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模式,具体内容如下。(1)确定典型教学案例:教师依据儿科教学目标,在授课前1周选择儿科真实案例,提出问题,并设置悬念。如腹泻合并脱水病例,问题包括:①该患儿入院时,作为责任医生你会如何判断病情?②腹泻患儿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表现有哪些?③重度脱水如何补液等。(2)制作教学视频:基于案例,制作重点突出、逻辑清晰、表达简洁的教学视频,并向学生发放,视频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讲解、临床诊疗实践过程示范等,播放时长以20分钟内为宜。(3)学生自行安排时间预习课程内容,学习能力较强者可经学校提供的电子资源对更深层、前沿的知识进行探究,以满足学习需求。同时,可以小组为单位,分工协作,检索相关资料,自行开展讨论,采取微信群或面对面交流形式均可,并记录讨论内容,汇总结果。(4)修正、总结: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随机考核,以掌握视频自主学习情况,并了解问题探讨结果,做出进一步修正和总结,使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,培养整体临床思维。
1.3 观察指标
(1)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: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项,单项均占50分,合计100分;(2)对比两组自主学习能力:参考朱祖德等[2]制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进行评估,含动机、策略分量表,前者包括学习焦虑、自我效能感、学习意义感、内在目标、外在目标、学习控制感6个维度,后者包括学习管理、一般方法、学习评价、学习求助、学习总结、学习计划安排6个维度,单项为6级评分制,以414~690分为总分值范围,所得分值越高,提示越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;(3)对比两组教学满意度:采用本校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,内容包括可接受此教学方式、能激发学习兴趣、利于提高临床能力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、提高自学能力、利于巩固理论知识6个维度,答案为是或否。
1.4 统计学分析
所有数据均精准输入SPSS22.0软件,计量资料采用(±s)表示,组间施以t检验,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,组间施以χ2检验,P<0.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2.1 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
实验组学生出科理论知识成绩、技能操作成绩、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(P<0.05),见表 1。
文章来源: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syeklczz.cn/qikandaodu/2021/0312/709.html